先进社会,多拿一颗A无疑是比较容易谋生。
除非是在运动方面非常出色,不然学生们都会努力读书,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的赞赏,还比较容易出人头地。
难道运动能够当饭吃?
就当你是出名的运动员,每天能在比赛赢取许多钱?但是,你能确保30岁以后你还能靠比赛养活自己甚至家人?别忘了,终有一天你会老的,身体状况会比年轻人差。
就算你想当一名运动员,你也要读书,从而获得对运动的知识,将来退伍后还能当教练。
读书不一定是死读书,一些身心健康的书能让人更加放松,不但提高自己的智慧,还能让自己有更好的想象力,记忆力,思考能力。
不是说运动不重要,只是不比读书来得重要。
书,目前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,读书比其他任何信息渠道便于进行思索,有利于引发思考和拓展视野,从而培养想象力和研究能力。缺乏阅读则必然影响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,并具体表现为狭窄的知识面、低能的文字理解力、浅薄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。阅读对人的精神熏陶更是无与伦比。培根在《论学问》中说:“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、装饰和增长才识。……阅读使人充实、会谈使人敏捷,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。……史鉴使人明智;诗歌使人巧慧,数学使人精细,博物使人深沉,伦理使人庄重,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。学问变化气质。”[1]清代廉吏于谦之所以能做到“清风两袖朝天去,免得闾阎话短长。”原因之一是他终身好读书重修养。对他来说“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”。爱国诗人陆游至老手不释卷,“眼前目力虽非昔,犹课蝇头二万言”。当代著名科学家华罗庚、苏步青、钱三强都终身喜好读古诗古文;工程院士杨叔子带领自己的博士生研读《老子》、《论语》,规定自己门下的硕士不读通《论语》、博士不读懂《道德经》不予毕业;爱因斯坦、爱迪生、杨振宁等从小就读了大量人文书籍,终身保留着随手翻阅人文典籍的兴趣。大师们成长成才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,要重视读书,读好书,好读书,用人类有益的知识不断武装头脑,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。
2009年7月8日星期三
读书比运动重要
发帖者 Sakai King 时间: 20:30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0 评论:
发表评论